目的 研究兔髂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s)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复方丹参滴丸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二级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平均体重2.5~3.0 k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球囊内膜剥脱加高胆固醇饮食),治疗组10只(球囊内膜剥脱加高胆固醇饮食以及复方丹参滴丸150 mg/d).结果 兔髂动脉造影、血管病理图像分析检测结果:①复方丹参滴丸组较模型组血管造影示管腔直径狭窄、内膜厚度减少、内膜面积减少、内膜厚度和中膜厚度比、面积比,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免疫组化分析:模型组MMP-2、MMP-9、TIMP1、TIMP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复方丹参滴丸组MMP-2、MMP-9的表达低于模型组,而TIMP1、TIMP2的表达高于模型组;TIMP1/MMP-2、TIMP2/MMP-9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内膜的增生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与MMP-2、MMP-9有很好的相关性(r=0.896,P<0.01).结论 MMP和TIMP在再狭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明显抑制血管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影响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抑制物TIMP1、TIMP2的表达从而抑制胶原的生成、平滑肌的迁移、增生,而减少内膜的增生.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可溶性Fas浓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表达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患者血清中sFas浓度改变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通过S-P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细胞VEGF和TIMP-1表达及血清sFas浓度,结合VEGF、TIMP-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分析浸润、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中VEGF、TIMP-1表达失衡与血清sFas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VEGF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VEGF阳性的肿瘤有淋巴结转移率为56%,明显高于VEGF阳性的肿瘤无淋巴结转移率(7%).随着乳腺癌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VEGF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呈正相关.TIMP-1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随着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进展,TIMP-1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呈负相关.②VEGF阳性表达而TIMP-1阴性表达组发生乳腺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率及血清sFas浓度最高,VEGF阴性表达而TIMP-1阳性表达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率及血清sFas浓度最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 sFas与VEGF及TIMP-1表达之间存在着反馈机理以及相互激活的密切关系.sFas浓度可以间接地反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VEGF的表达情况,sFas在乳腺癌中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乳腺癌的生长、局部浸润和转移.
近来,一些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MMPs及其抑制物的分类、分布、生物学功能及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的机理做一综述.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冠心病介入疗法,然而30%~50%左右的术后再狭窄严重影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细胞外基质是形成再狭窄的主要物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在降解、合成细胞外基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兔髂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和MMP2、MMP9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复方丹参滴丸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