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中西医结合疗法】相关文献(6)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儿按来就诊的顺序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缺铁性贫血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八珍汤加减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愈时间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59/59),对照组为95.1%(58/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在治愈时间上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临床推广应用.

    贫血/中西医结合疗法 铁/缺乏 儿童
  • 加味保元煎合西药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药科技》 CSTPCD 2010年3期

    目的:观察加味保元煎合西药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的作用,探寻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已经确诊的RA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西药组、西药组、常规组,各组病人均予透析、EPO皮下注射,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及对症支持治疗;中西药组予速力菲口服并服用加味保元煎汤剂;西药组予蔗糖铁静脉滴注;常规组予以速力菲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Hb、Hct、SF、,TS、TP变化及EPO周剂量,并做出疗效评价.结果:①治疗后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6.7%,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0%,西药组或中西药组在纠正贫血、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常规组(P<0.01);而中西药与西药两组对贫血的纠正效果相当(P>0.05).②治疗后各组Hb、Hct均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西药组、中西药组较常规组Hb、Hct均显著性升高(P<0.01);两组Hb、Hct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中西药组EPO周剂量明显减少.③治疗后各组TP、TS、SF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西药组与常规组比较TS、SF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但TP未见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与常规组比较TP、TS、SF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中西药组较西药组TP明显升高(P<0.01),但TS、SF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加味保元煎合口服补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可提高患者Hb、Hct、TP水平,纠正患者口服补铁不能满足机体铁缺乏的弊端,减少患者EPO用量.

    贫血/中西医结合疗法 加味保元煎/治疗应用 肾透析 人类
  • 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60例临床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STPCD CA 2009年1期

    [目的]观察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贫血的早产儿(均为31+1~32+6周)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生血宁联合EPO治疗.对照组仅给予EPO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1、28天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等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第14、28天血清铁含量(SF)、总铁结合力(TIB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6.7%、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21、28天两组血常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尤以治疗组(除第28天HCT外)改善程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且两组治疗第14、28天ST显著升高,TIBC显著降低,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发生率(治疗组为6.7%,对照组为27.0%)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血宁联合EPO治疗早产儿贫血较单独应用EPO更有效,可以减少输血次数.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应用 生血宁/治疗应用 早产儿 贫血/中西医结合疗法
  • 阿胶浆配合西药治疗气血两虚型贫血45例

    《陕西中医》 CSTPCD 2013年5期

    目的:观察阿胶配合西药治疗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本院就诊的90例贫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给予阿胶进行辅助治疗,观察血红蛋白水平及中医临床症状记分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及中医症状记分比较,治疗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胶可缓解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贫血/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脾养血
  • 地黄补血汤配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陕西中医》 CSTPCD 2012年4期

    目的:观察益气补血、滋阴活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地黄补血汤(黄芪、土茯苓、干地黄、山药、当归、桂枝、泽泻、川芎、生大黄、附子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2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红蛋白上升31.9%,红细胞压积上升45.15%,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上升21.21%,红细胞压积上升33.77%,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补血,滋阴活血的功效;可改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的作用.

    贫血/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益剂/治疗应用 @地黄补血汤
  • 健脾益肾泄浊方配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34例

    《陕西中医》 CSTPCD 2008年12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泄浊类中药配合促红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健脾益肾泄浊方(党参、丹参、炙黄芪、枸杞子、当归、茯苓、白术、肉苁蓉、川芎、制半夏、紫苏叶、生大黄等)配合促红素治疗本病34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对照组总有效率70.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健脾益肾,活血泄浊的功效.

    肾病/并发症 贫血/中西医结合疗法 健脾剂/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健脾益肾泄浊方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