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肿吸收率】相关文献(4)
  • 活血通络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7例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需要保守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西医内科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通络方治疗.两组均在治疗15 d,30 d时评价临床疗效、血肿体积变化及吸收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49%,对照组为51.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30 d血肿体积分别为33.71 mL±8.47 mL,16.50 mL±6.48 mL,1.31mL±1.40 mL;治疗15 d,30 d时的血肿吸收率分别为50.20%±4.74%,95.45%±6.53%,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吸收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15 d,30 d血肿的体积分别为24.30 mL±5.81 mL,13.20 mL±3.15 mL,与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照组治疗15 d,30 d后血肿吸收率分别为30.03%±3.30%,67.20%±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活血通络法用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和水肿的消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高血压性脑出血 活血通络法 血肿吸收率
  • 羚蝎胶囊治疗中小量脑出血临床观察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5期

    为探讨羚蝎胶囊治疗中小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羚蝎胶囊组和清开灵注射液组各30例,疗程4周.结果:羚蝎胶囊组的有效率为80.0%,清开灵组为76.7%,两组比较P>0.05;羚蝎胶囊组血肿吸收率为96%,清开灵组为89%,两组比较P<0.05;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清开灵组优于羚蝎胶囊组(P<0.05).提示羚蝎胶囊可改善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

    羚蝎胶囊 脑出血 血肿吸收率 神经功能
  • 羚蝎胶囊治疗中小量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CSTPCD CA CBST 2000年10期

    目的:观察羚蝎胶囊治疗中小量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研究范围的患者共有60例,随机分成羚蝎胶囊组、清开灵注射液组各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病情程度、发病时间、既往史积分、伴发病积分、中风病中医起始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起始积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中风病中医积分、血肿大小、血肿吸收率观察羚蝎胶囊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羚蝎胶囊组分别为26.82±7.95、 16.3±10.8;清开灵注射液组分别为25.03±4.18、 12.2±8.7.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清开灵组积分低于羚蝎胶囊组且P<0.05.(2)治疗前后中风病中医积分:羚蝎胶囊组分别为16.3±8.9、 9.68±4.34;清开灵注射液组分别为18.4±7.6、 8.02±5.82.两组患者治疗后中风病中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清开灵组积分低于羚蝎胶囊组且P<0.05.(3)治疗前后血肿大小(毫升):羚蝎胶囊分别为19.99±11.97、 3.5±2.3;清开灵组分别为17.24±8.3、 5.6±2.8.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肿均明显减小(P<0.05),羚蝎胶囊组与清开灵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4)治疗后血肿吸收率:羚蝎胶囊组为0.96±0.10;清开灵组为0.89±0.07.羚蝎胶囊组血肿吸收率明显高于清开灵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5)临床疗效评定:羚蝎组总有效率为80.0%;清开灵组为76.7%.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羚蝎胶囊可以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吸收,并且可以改善中小量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

    羚蝎胶囊 患者治疗 急性脑出血 清开灵注射液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 血肿吸收率 中风病 临床疗效评定 组分 总有效率 中医 统计学处理 效率比较 发病时间 出血部位 病情程度 既往史 积分等 出血量
  • 还元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率及抗氧化损伤的影响

    选择发病48小时内的脑出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甘露醇组和还元组,分别治以甘露醇和还元注射液,并辅以一般支持疗法与对症处理,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肿吸收率、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脘甘肽过氧化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治疗前比较,甘露醇组和还元组的SOD、MDA明显降低,GSH-PX明显增高(P<0.05、P<0.01);还元组的血肿吸收率明显高于甘露醇组(P<0.01).

    还元注射液 急性脑出血 血肿吸收率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谷脘甘肽过氧化酶
没有更多内容啦~
爱学术网-期刊论文服务平台 2014-2022 爱学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2 爱学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2020050931号 版权所有:南京传视绛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