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腔修复和前牙美学修复中,氧化锆陶瓷是一种备受瞩目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美学效果,结合计算机复制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等技术,可以制作前牙美学修复体,如冠桥等.本文结合氧化锆全瓷材料的类型和特点,从光学性能和美学效果等方面,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传统的口腔金属铸造修复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年来科学和口腔修复医学不断进步,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应运而生[1],以其特有的与天然牙相似的美观性能、较强的层次感、良好的半透明性和稳定的化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2].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使得全瓷冠更精确、美观,符合修复需求,同时避免传统修复工艺的繁琐,提高效率,减轻医师劳动负担[3].
全瓷修复材料的临床应用以氧化锆、氧化铝和玻璃陶瓷等较为广泛.氧化锆和玻璃陶瓷有着良好的抗弯强度、韧性及耐磨性,隔热性能及适宜的热膨胀系数.同时全瓷修复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临床应用中较传统烤瓷合金材料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将就其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目的:通过氧化锆全瓷贴面患者的定期复诊,评价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9例患者162颗需要美容修复的前牙行氧化锆全瓷贴面修复,于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诊,对患者满意度、修复体的完整性、修复体的颜色、边缘适合性及牙龈健康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结果162颗贴面中折裂重新制作2颗,脱落重新粘结2颗,出现牙龈炎症状1颗,出现牙齿敏感症状1颗。其余156颗贴面均保持完整性,有良好的边缘适合性,成功率为96.3%,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度高。结论氧化锆全瓷贴面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钛金属应用于临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仍是应用于临床种植体制造最广泛的材料,它以其良好的机械学性能和高存活率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普遍欢迎.然而其金属的深灰色也限制了钛金属种植体在前牙区和一些种植体周围黏膜厚度不足的患者中的应用.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在种植体周围的组织和其周围的淋巴结中可以检测到钛金属离子,可能具有潜在的局部和系统毒性[1,2].虽然这些实验的结果尚未得到临床毒性试验的证实,但医师和患者对于"无金属种植"这一概念越来越重视,而将陶瓷材料作为钛金属的替代品的研究也逐渐产生和深入.
目的 研究氧化锆全冠、氧化锆烤瓷全冠、钴铬烤瓷全冠三种种植全冠粘接前后的边缘适合性,比较其差异.方法 采用CAD/CAM法制作氧化锆全冠(A组)和烤瓷全冠(B组),失蜡法制作钴铬烤瓷全冠(C组),每组10颗.应用工具显微镜直接测量粘接前后边缘间隙大小,SPSS 25.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粘接前,A组
目的:探讨纤维桩联合树脂核与氧化锆全冠对于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71例(102颗)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共有102颗大面积缺损的磨牙。依据数字表法随机选取35例患者50颗大面积磨损磨牙作为对照组,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方式进行修复;另选取36例患者52颗大面积磨损磨牙作为观察组,采用纤维桩联合树脂核与氧化锆全冠修复术。于修复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修复的完整性、适合性、外观、颜色等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修复体完整性、边缘适应性、解剖外形及表面、颜色匹配以及牙龈状况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其不可接受的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桩联合树脂核与氧化锆全冠修复技术对于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修复疗效较好,不仅美观,且口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 研究口腔科陶瓷氧化锆材料的低温老化性能,探讨影响其时效性能的因素.方法 将氧化锆陶瓷坯体在四种烧结温度下保温2个小时,分为四组A组(1350℃~2 h)、B组(1400℃~2 h)、C组(1450℃~2 h)及D组(1500℃~2 h),分别在140℃的环境中老化,时间分别为0 h,5 h,24 h和96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测量氧化锆材料的抗弯曲强度,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时效后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s检验.结果D组晶粒尺寸较大,表面可见有较大的颗粒形成.各组组内弯曲强度比较,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强度下降幅度最大,为16.70%.X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材料的晶相结构,在A组、B组、C组及D组中,0h时单斜相含量分别9.17%、9.17%、10.48%和11.53%,5h时单斜相含量分别10.98%、12.65%、14.15%和15.07%,24h时单斜相含量分别26.48%、30.05%、32.37%和35.21%,96 h时单斜相含量分别30.16%、32.43%、38.98%和39.68%.结论材料晶粒尺寸伴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以及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低温时效可以引起陶瓷材料表面单斜相的含量增加,引起材料显微结构的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口腔科氧化锆陶瓷材料的弯曲强度降低.口腔科氧化锆陶瓷材料的低温时效效应具有时间依赖性.
目的 探讨并且分析牙科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该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所接收的需要进行全瓷冠桥修复地牙科患者,共146例,平均且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给试验组患者采取牙科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61,P=0.003<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有率为15.07%,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3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1,P=0.012<0.05).结论 牙科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更加有效,机械强度高且美观,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所以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氧化锆因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强度、韧性以及美观效果,被广泛地用作牙科修复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氧化锆用于牙科修复材料的研究也有了较大的进展。该文从氧化锆增韧、氧化锆着色和氧化锆基生物活性材料3个方面概述了氧化锆作为牙科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做了进一步展望。
本文介绍了ISO6474-2:2012的标准背景和基本内容,阐述了对标准中重要条款的理解和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测试过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标准。本文可使相关人员加深对标准的理解,有助于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应用本标准。
观察比较氧化钴陶瓷与钴铬合金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和生物亲和性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氧化锆陶瓷、钴铬合金10块,分别制成3.0cm×3.0cm×0.3cm的板片.再将两种材料等分成两份,分别进行抛光处理和上釉处理.另将变形链球菌浮液分别加入到4组材料表面,于48h培养后检测各组细菌黏附数量;另比较氧化钴陶瓷与钴铬合金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和生物亲和性相关性.结果:氧化锆陶瓷抛光组、钴铬合金抛光组、氧化锆陶瓷上釉组、钴铬合金上釉组的细菌黏附量(对数)分别为6.615±1.947,13.036±2.739,5.844±1.802,6.215±1.931.氧化锆陶瓷抛光组细菌黏附量低于钴铬合金抛光组(t=3.93,P<0.000),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氧化锆陶瓷上釉组、钴铬合金上釉组细菌黏附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1,P>0.05);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和生物亲和性成正比,细菌黏附性越强,其生物亲和性越好,且氧化钴陶瓷材料与钴铬合金材料相比较,在同一细菌黏附性条件下,具有更强的生物亲和力.结论:氧化钴陶器材料较钴铬合金材料更适合作为口腔材料.
目的: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全瓷义齿用氧化锆瓷块中Y2O3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溶解,并通过谱库干扰元素查找,选择共存元素间没有干扰的光谱线371.0nm作为Y分析线.同时通过基体匹配和酸度匹配,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了回收率实验和精密度实验.结果:Y2O3含量在2.54%~8.89%(Y含量2.0%~7.0%)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8),检出限为0.00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全瓷义齿用氧化锆瓷块中Y2O3含量测定.
目的 研究硅锆涂层对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CAD/CAM制作二氧化锆瓷片,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烧结处理组,B组经过硅锆涂层处理后烧结组.两组按照堆瓷步骤堆塑饰面瓷后再次烧结,完成标准剪切试件的制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两组涂瓷前表面形态,万能测试机检测瓷体间结合强度.结果 A组剪切结合强度为(25.26±1.35) MPa,B组的剪切结合强度为(29.63±1.59) MPa,t检验方差分析表明,两组的结合强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在氧化锆基底进行硅锆涂层增加了氧化锆基底与饰面瓷的结合强度,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目的 评价Er∶ YAG激光(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蚀刻处理牙本质联合氧化锆不同表面处理对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56个牙本质块与56个氧化锆片随机分为7组.A:35%磷酸处理牙本质与未处理的陶瓷片粘接;B:Er∶YAG激光处理的牙本质块与未处理的陶瓷片粘接;C、D、E、F和G组分别由喷砂、半导体激光、底涂剂、喷砂联合底涂剂、半导体激光联合底涂剂处理的陶瓷片与Er∶ YAG激光处理的牙本质块粘接.各组测试粘接强度.结果 A组粘接强度(8.91±1.38 MPa)低于B组(11.17±1.28 MPa),P<0.05;B、C、D、E、F、G组粘接强度分别为(11.17±1.28 MPa)、(15.04±1.07 MPa)、(15.20± 1.13 MPa)、(18.77±1.08 MPa)、(21.46±1.19 MPa)、(21.95±1.07MPa).其中,F与G组P>0.05;E组粘接强度与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与D组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蚀刻联合氧化锆底涂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氧化锆陶瓷表面处理方法,可显著提高氧化锆陶瓷与牙体组织间的粘接强度.
目的 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在前牙牙体修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6月我科接诊的126例前牙牙体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冠修复材料不同分为两组,各6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照组患者给予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随访8~12个月,随访期内观察对比两种修复材料对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牙周组织正常患者比例达87.30%,对照组为73.0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修复后牙周组织过敏及牙龈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氧化锆全瓷冠修复能更有效减轻对牙周组织刺激,降低牙周病损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研究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治疗牙体龈下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牙体有龈下缺损的患牙127例,按随机数法分成两组,观察组68例行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照组59例行钛合金桩烤瓷冠修复,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牙龈指数.结果 观察组成功率97.1%,高于对照组的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继发龋、瓷崩发生率分别为1.5%、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色差、边缘着色、根裂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指数方面观察组患牙均集中于0、Ⅰ级,其中0级占7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纤维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治疗牙体龈下缺损的成功率较高,具有美观性好,对牙龈刺激少,不易根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全瓷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越的美学效果在口腔科中的应用快速增长.而以往的玻璃陶瓷基和氧化铝基的全瓷修复体虽然美观性好,但脆性大的缺点使其难以获得临床广泛应用.随着材料科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发展,氧化锆生物陶瓷因其较高的强度、优越的抗断裂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低的放射性、较好的光学性能以及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技术的良好结合,使其在口腔邻域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普遍青睐.然而一些加工程序,例如,细晶粒亚稳态氧化锆微观结构的研磨、抛光、喷砂、热处理以及饰瓷等工序可能会影响其长期稳定性,并可通过影响时效敏感性进而影响到材料的性能.本文从临床应用出发,通过分析影响氧化锆性能的临床因素,总结其近年来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其研究进展.
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目前已成为了口腔固定修复的主流技术,如何提高其修复成功率是一个研究热点。为提高材料的性能,功能梯度概念已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同时也被引入了氧化锆全瓷修复领域。初步研究显示了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性能。因此,功能梯度氧化锆全瓷修复体被誉为新一代的全瓷修复体。本文就功能梯度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概念由来、制备方法、力学性能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作一总结。
目的 测定自制染色液染色的Upcera氧化锆陶瓷试样和Vita In-Ceram YZ染色液比色板之间的色差.方法制备5组Upcera氧化锆陶瓷试样(n=10),使用SL1~SL5染色液浸泡着色2 min后,置于1350 ℃烧结2 h,使用磨床和400#水砂纸单面打磨至厚度为2.0 mm,长宽均为10 mm的试样,利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试样及5组染色液比色片进行颜色测定.计算5组试样和相应色号比色片之间的色差值,计量心理量的明度、色相角和彩度的差值.结果 染色后SL1~SL5组试样的色度值范围为L:58.61~77.35;a:0.35~9.17;b:19.23~26.37.LL1~LL5组Vita In-Ceram YZ染色液比色片的色度值范围为L:60.55~75.62;a:-0.97~6.13;b:15.17~27.99.试样与染色液比色板的色空间相近,色差值为3.95~6.82个NBS单位.试样组与比色板之间差异中色相角差均值为3.10;彩度差均值为2.27;明度差为2.24.结论 SL染色液系统可以用于Upcera氧化锆的染色,且着色试样的色空间范围与Vita YZ比色板相近,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颜色适合性.在对SL染色液系统的配方进行改良时,可以把明度调控作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彩度和色相角的调整.
目的 分析氧化锆基台在改善前牙区种植修复患者骨吸收及美观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前牙区种植修复的6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用氧化锆种植修复,对照组行常规钛基台医治,戴冠修复1年,比较两组患者修复6个月和12个月后骨吸收情况和美观度.结果 修复后不同阶段研究组患者骨吸收量均低于对照组,修复体美观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牙区种植修复患者选氧化锆进行医治可降低骨吸收提高修复体美观度,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和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技术,对78例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共162颗患牙行玻璃纤维桩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随访2年,调查患者满意度,观察修复体在口内适应情况和牙龈的健康状况等,综合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玻璃纤维桩和氧化锆全瓷冠在口内的适应性良好,患者满意程度高;随访观察中有2颗玻璃纤维桩脱落,1颗牙冠边缘出现牙龈炎,其余修复体均良好。结论:玻璃纤维桩和氧化锆全瓷冠的前牙美学修复效果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目的 评价锆铌氧化合金 (OXINIUM)关节表面材料在年轻人群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2005年 1月~ 2007年 2月,共 55例 75髋采用了生物型 OXINIUM 高交联聚乙烯内衬全髋置换术,并对此组患者进行功能性 Harris评分和影像学评价. 结果 5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 13.3个月 (3~ 24个月 )随访.本组患者术后 Harris评分,优 59髋,良 13髋,中 3髋,优良率为 96%.手术前、后的 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未发现一例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和髋翻修. 结论 从目前的临床数据可以认为 OXINIUM表面材料能明显改善髋关节的功能,根据实验室和本组临床数据,特别适合年龄较小和活动量较大的患者.
这篇文章的目的 将向我们展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陶瓷界面能显著减少因磨损诱发的骨溶解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所导致的翻修.另外一个重要目的 是强调,与传统氧化铝陶瓷相比,氧化锆板晶增韧氧化铝(ZPTA)由于增强了材料性能,可以为髋关节假体的设计提供更多挑战性的设计理念.要想使用大直径球头需要使内衬变薄,而这对于由高纯氧化铝制成的陶瓷材料是不可能实现的.为了验证这两点,我们提供的实验结果 显示出ZPTA具有特殊的功能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用化学浴方法在氧化锆陶瓷表面制备钙磷涂层。方法在NaOH、EDTA、NaH2PO4·2H2O、CaCl2混合溶液中垂直放入氧化锆陶瓷片,从室温加热到65℃。在65℃分别保持10min、15min和20min,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观察、分析氧化锆陶瓷表面形态及成分。结果15min氧化锆陶瓷表面形成一层薄钙磷涂层,随着化学浴时间的延长,涂层颗粒直径和涂层厚度增加。结论化学浴方法在氧化锆陶瓷表面制备出钙磷涂层可行。
目的 探讨氧化锆做基底覆盖不同厚度核树脂时,对其表面IPS-Empress2热铸压陶瓷颜色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材料分别制作直径11.65 mm的标准件,其中核树脂厚0.5 mm(A-05),1 mm(A-10)各5个,氧化锆厚3.5 mm黄(Y)、白(Wh)色各5个,A3色Z100复合树脂(D)厚3 mm 1个,IPS-Empress 2铸瓷(P)厚1.5 mm 1个.将铸瓷置于复合树脂和氧化锆表面形成实验试件;将铸瓷置于核树脂和A3色Z100复合树脂表面作为对照试件.分别测量P-A05-Wh试件至P-D试件的色度值CIE L*、a*、b*,计算P-A05-Wh、P-A05-Y试件分别与P-A05-D试件之间的色差值,以及P-A10-Wh、P-A10-Y试件分别与P-A10-D试件之间的色差值,并使用析因方差分析和SNK方差分析法统计色差.结果 核树脂厚度为0.5mm和1.0mm时,铸瓷配合核树脂置于氧化锆表面与对照组之间的色差值(AE)均小于平均色差识别阈1.8.随着核树脂标准件厚度的增加,铸瓷色度值的改变逐渐减小.结论 白、黄两种颜色氧化锆对配合A3色核树脂的130号1.5mm厚IPS-Empress 2全瓷标准件无肉眼可见的颜色影响.随着核树脂厚度的增加,氧化锆对130号IPS-Empress 2全瓷标准件颜色的影响逐渐减小.
目的 对比应用聚多巴胺复合涂层前后,三种树脂粘接剂剪切粘接强度的变化.方法 将36片氧化锆瓷片随机分为6组,每组6片,A、B、C组进行表面喷砂处理,D、E、F组进行喷砂+聚多巴胺复合涂层处理,分别应用SuperBond C&B、Panavia F、3M Rely U200与树脂片粘接,测试粘接强度.结果 经聚多巴胺复合涂层处理后三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均有所提高,但其中3M Rely U200组提高不明显.结论 聚多巴胺复合涂层可显著提高SuperBond C&B和Panavia F的粘接强度.
目的 比较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和自粘接树脂型水门汀粘接剂对氧化锆全瓷冠的临床粘接效果.方法 选取66例患者100颗需要进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n=50),分别采用3M RelyXTMLuting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固剂(RelyX L组)和3M RelyXTM U200通用自粘接树脂水门汀(RelyX U组)粘接.两年后复查,检查修复体的固位情况及边缘密合性,比较两组修复的成功率.结果 RelyX L组修复成功率98.0%;RelyX U组修复成功率10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进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时,采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和自粘接树脂型水门汀粘接剂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粘接效果.
目的:测定稀土元素化合物着色后3Y-TZP密度和挠曲强度的变化,方法:3Y-TZP粉体冷等静压成型为7组试样,每组10个,分别浸泡于5%和10%的氯化铈、醋酸铈、氯化铋溶液以及蒸馏水(对照组)中30min,1350℃烧结完成后测试试样的密度和挠曲强度,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试样组间密度和挠曲强度的总体均数不相等(P<0.05).着色后3Y-TZP试样的密度均比对照组增高.10%氯化铋组的密度增加最多(6.128±0.005g/cm3).与对照组相比,5%醋酸铈组和氯化铋组着色后,挠曲强度无显著性差异,10%浓度着色后各组挠曲强度均有明显降低.10%氯化铈染色组试样的挠曲强度降低最多(980±86MPa).结论:3Y-TZP中高原子量掺入物的加入导致最终试样的密度增高,同时会造成四方相ZrO2稳定性下降,在冷却过程中自发转变为单斜相会造成材料挠曲强度的下降.
目的:建立氧化锆桩核修复的、无肩领上颌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生物力学分析提供模型基础.方法:采用Micro CT扫描获得上颌尖牙图片395张,将扫描图片输入Mimics建立上颌尖牙实体模型,并用Freeform软件进行表面光滑处理后,输入ANSYS软件中建立一段式切削氧化锆桩核修复后上颌尖牙的三维有限模型,采用收敛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网格划分后氧化锆桩核修复的上颌尖牙有限元模型共生成35463个单元,49049个节点,在力学和几何学方面与实体组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应力云图可见Von-Mises应力主要集中于舌面受力区、桩/牙本质界面和舌:侧牙根部,应力峰值发生在舌面受力区.结论:所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真实的模拟了氧化锆桩核修复的上颌尖牙,可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有效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