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暴露于较高浓度的重金属锰、铅,均可造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损害.尽管管理毒理学的危险度评价推测使用MMT代替四乙基铅,环境中锰含量增加不会造成目前技术方法可检查到的机体损害,但也有不少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如铁、镁、锌、硒缺乏,锰、铅联合作用[1]、特殊疾病状态、婴幼儿发育期等均可造成机体对锰毒性的敏感性增加[2,3].我们采用腹腔注射染毒方式,观察了锰、铅联合染毒对小鼠体内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有害效应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按照其研究领域被分为机制毒理学、描述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毒理学实验数据是反映化学品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在化学品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利用不同实验室提供的毒理学数据,为管理毒理学服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来评价毒理学数据的质量.目前国际上对毒理学数据评价系统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缺乏获得广泛共识的毒理学数据评价系统.本文简要论述了国际上现有的化学品毒理学数据评价系统的情况,为建立我国用于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毒理学数据评价系统提供思路.
介绍国内毒理管理学的化学品管理中的效果,分析管理毒理学应用于化学品安全的实际价值,归纳GHS、REACH等国际化学品管理方面的经验,并依据我国目前毒理学相关文件内容,提出适合我国的毒理学管理要求及建议,逐步落实化学品毒性管理部门的职责,逐步接轨国际上化学品管理模式,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化学毒理学管理方面的水平.
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环境因素(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与生物体(living organisms)交互作用导致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s)的学科.研究结果可为制订机体可接受暴露水平和卫生标准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毒理学主要分为3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描述毒理学工作者直接通过毒性鉴定,获取用于评价人群和环境特定化学物暴露的危险度信患,为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提供依据.机制毒理学家研究化学物与生物体交互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机制毒理学对动物实验资料的外推、生物学标志物的发现、危险性评定、药物发现等有重要的意义.管理毒理学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根据描述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以确保化学物、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安全,达到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