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孢子虫病是由一种卵囊为球形、直径4~6 μm、对加氯消毒有极强抵抗力的肠道寄生性原虫--微小隐孢子虫所致的、经粪-口途径传播、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中常表现为潜伏期2~28d,持续1~2周,以水样腹泻为主,伴腹痛、低热和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自限性疾病;而在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往往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有时甚至致命的顽固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其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测,如直接涂片法、抗酸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荧光法及PCR技术等.据研究,摄入10~100个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或呛一口受污染的水就可能感染发病,使50%健康志愿者感染的卵囊量(ID5o)约为132个.其感染率在艾滋病病毒阳性且伴腹泻者中约为13.8%~23.9%,在普通腹泻者中约为2.1%~6.1%.有关该病暴发流行的报道正呈渐增之势,其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尤其是对供水安全造成的威胁越来越不容忽视.